今天是: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2025年《交通强国方略》通识教育课程第二讲:数字公路发展——从有形路到无形网

发布日期:2025-10-23    作者:     来源:     点击:

1021日,《交通强国方略》通识教育系列课程第二讲学院天河校区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以数字公路发展——从有形路到无形网”为题,特邀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路桥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软件设计师、中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部在役干线公路数字化工作专班成员祝志恒老师担任主讲人。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化研究所产业部经理曾小军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徐凯燕、副院长蒋英礼、教师代表李庆臻等,以及全体2025级新生分别通过线下及线上直播方式同步参与,共同开启一场关于数字交通的知识盛宴。

《交通强国方略》通识课程自2024年开设以来,凭借对“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度解读和前沿技术的生动呈现,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品牌,深受学子喜爱与社会各界关注。课程紧扣“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核心理念,通过邀请行业领军者、大国工匠与知名教授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交通行业认知,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全球视野”的新一代交通人才。

首先,徐凯燕上台主持并致辞。他向师生介绍了《交通强国方略》通识教育课程的整体专题框架与核心教学目标。他强调,交通强国建设不仅需要扎实的工程技术支撑,更需要兼具人文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而该课程正是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递与思想引导,帮助同学们打通技术”与素养”的壁垒,理解四个交通”的前沿理念与关键技术,为未来投身交通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主讲人祝志恒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数字公路的基础与技术框架”和在役公路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与未来展望”两大维度展开讲解,内容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授课伊始,通过对比中国交通过去落后”与如今领先”的发展历程,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展现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随后,祝志恒直面当前交通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安全事故频发、运行效率低下、碳排放居高不下。他通过分析实际公路运营中的典型案例、展示事故数据分析图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数字公路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打通‘有形道路’与‘无形网络’的边界,实现安全、效率与可持续性的三重提升。结合高速公路智能监测系统、桥梁健康数字化诊断等应用案例,详细讲解了基础数字化的多种模式与工具,从数据采集的传感器技术到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算法,层层递进地为同学们揭开数字公路的神秘面纱。

接着,祝志恒对数字交通的发展前景给予高度肯定。他提到,随着5G、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的数字公路将实现车路协同、智能调度、绿色低碳”的全场景覆盖,甚至能通过提前预警规避事故、通过动态调控缓解拥堵、通过能耗监测降低碳排放。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图景,不仅让同学们对交通行业的发展充满期待,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为数字交通奋斗”的种子。

整场讲座中,祝志恒老师通过丰富的图片展示、生动的视频片段与深入浅出的讲解,牢牢吸引了在场与线上同学的注意力。大家时而认真记录笔记,时而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学术氛围浓厚而热烈。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土木工程学院李同学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数字公路’是很遥远的概念,听完老师的课才知道,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段公路、每一座桥梁里。特别是看到中国交通从落后到领先的变化,我感觉既自豪又责任重大,以后想在公路数字化领域多下功夫,为行业发展出一份力。

《交通强国方略》通识课第二讲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数字公路的相关知识,更帮助他们树立了知来路、明当下、创未来”的行业责任感后续系列课程将为培养符合交通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持续发力,助力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跨越之路行稳致远。